书评-卡片笔记写作法
01
说起来,我读这本的原因很简单,它用一个很粗暴的案例吸引了我:
卢曼,使用这套 Zettelkasten 方法非常高产的写了 58 本高质量的书及大量论文,他在一项调查问卷中答到:
项目:社会学理论
期限:30年
成本:0
然后我顺着查了一下卢曼是谁。尼克拉斯·卢曼,德国当代重要的社会学家,早年研习法律担任公职,但他通过自己的兴趣和长期的专业出版物在 41 岁时获得了大学社会学教授的职称,这套卡片笔记正是它分享出来的方法论。他以一个相当实际的行动过程和结果来证明这套方法论是多么的有效。
02
这本书对我来说最大的收获是,认识到任何工具、方法论都是孤立的,不论是思维导图、GTD、或是这个卡片笔记。我们必需把它们精心设计结合到自己的工作流程中,这些工具和方法论才能发挥它们的价值。
这意味着,学习这些工具只是观察了一把锤子是如何被「他人」使用的,但如何去打造自己的锤子,以及这把锤子用来做什么,能否得心应手,其实是无法被他人解决的。
方法论和工具的布道,说到底是建立人的自信、引起我们的好奇心与冲动,去实践、去摸索,去打造真正适合自己的工具和工具的使用方式,找到适合当下的自己的工作流程。
03
这本书中也提到了很多我们对写作的“偏见”,认清这些偏见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前行,我这只举其中几个记忆深刻的点:
其实书写不是表达,书写就是思考的过程
我们总是一本书读过了,产生了些顿悟和想法,甚至划了线摘录了下来,就觉得已然学会了,书写隐约感觉是一种多余的表达。
但其实不是,当我们去转述那些对我们重要的观点,在此基础上去书写自己显意识的想法,才能真正发现自己以为的观点和真实观点之间的差距,随着书写的过程,很多潜意识会流淌出来,会发现隐藏在这背后的假设、疑问,和真实的自己。
其实记笔记不是重点,重点是构建我们的思维网络,在其中发展想法
虽然这本书讲的是卡片笔记,教导读者们卡片笔记的理念、卡片笔记的执行方法和工作流程。但它也一直有强调一个点,即记笔记不是学习的关键行为,思考、理解、提出想法才是,笔记只不过是其中的产物,也是其中的工具。
我们不用被笔记束缚,不要让笔记成为思想的坟墓,我们要发展的是领域的思维网络,像人的大脑一样,让这个网状结构建立越来越多的连接,让它变得繁茂。这样,我们拥有的知识就不再是信息的孤岛,它们之间互联互通,学习和发展认知就会变得越来越容易。
其实伟大的作品不需要从白纸开始,我们可以通过不断积累和发展对领域的认知和灵感,让结构自己发展出来
我们下意识的就会认为巨大的成就来自于伟大的想法,优秀的作品从灵感迸发开始。但真实的情况是有时候是灵感迸发一口气写完,过几天再看却觉得一塌糊糊;有时候是有满脑子的想法激昂着想写,却不知道如何下手,十分难受。太多人苦于写作就是因为相信,写作是从一张白纸开始的。
其实设计一套适合自己的工作流程,把知识、思考、想法、体验有效的沉淀下来,这个过程是谨慎的、甚至艰难的,但请相信随着这些内容的发展,结构是可以生长出来的。我们不必要从白纸或是空白屏幕从零开始,然后凭感觉、凭记忆、甚至凭运气去写作。
04
这本书中其实讲了很多实操的细节,更多来说是心法的细节。书中有讲到写作的组织过程,我们的输入输出的流程是如何的,我们的思想建设是怎么样的,我们又是如何规划行动的;另外还有为什么不是思维导图那样的自上而下的方式而是采用卡片笔记,卡片笔记又适用什么样的场景。我觉得对于每一位想要做知识管理和发展领域洞见的人,都是非常值得一读的。
最后,这篇书评也是在阅读本书后一次对卡片笔记的实践,在卡片素材的基础上整理出的结构,共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