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 Review
炉要小,火要旺
所见与所想
01
人常说,期望会影响现实,创造出自我实现的预言。
这些年,这种说法有许多相近的面孔:
“向宇宙许愿,它就会来。”
“你发出的能量,会以另一种形式回到你身上。”
“信则有。”
可在我看来,那些形式并不重要。
真正起作用的,是人的愿力。
因为足够想要,于是卯足了劲。
因为足够想要,于是显得勇敢。
因为足够想要,于是能感染他人。
因为足够想要,于是连认知都会被扭曲。
我并不贬义地说“扭曲”。
专注于一件事,本就是一种偏折,一种放大。
深度往往带来变形,这是客观的。
人要正视自己心中的“想要”。
不是靠仪式去塑造愿力,
而是靠体验去发现它、沉淀它、深化它。
否则,就容易在模糊的欲望里耗尽数十年,
搭建出一个精致却虚幻的黄粱梦。
从来不是那几支香实现了愿望,
只是有人真的去做了。
那些没能成的事,往往就差在这一步。
人总爱标榜“我是怎样的人”,
却不愿脏手,不想受苦。
有些选择可以优中择优,
但更多时候,人生只能一一排除,
留下的,就是方向。
先活下来,先让心境平稳,
才有余裕去优选。
02
痛苦情绪在人的生活中是无法避免的。
它不是意外的杂质,而是人性的一部分。
当我们急着否定它、逃避它、压抑它的时候,
其实也在否认那部分真实的自己。
错误地认为成熟意味着时刻保持平静,
意味着能“控制情绪”,
但有时候,真正的成熟恰恰是——允许自己痛。
允许悲伤,允许失落,允许迷茫地站在原地。
因为那些情绪并不是“坏的”,
它们只是告诉我们,哪里被触碰了,哪里还在乎。
痛苦是对生活的敏感反应。
正因为你仍有渴望、有期待、有爱,
痛苦才会出现。
若没有这些,世界对你也就再无波澜。
有时候,痛苦只是提醒你——
你还在活着。
而活着,本身就意味着不可能只拥有快乐的一面。
03
在《金钱的艺术中》给出财务独立的等级:
第0级:完全依赖陌生人的善意,毫无掌控力。
第1级:依赖家人、朋友或慈善的救助才能生活,
第2级:依赖政府或社会保障体系维持生计。
第3级:靠工作养活自己,但一旦失业就陷入困境。
第4级:有少量储蓄,能短期应对意外开支。
第5级:积蓄能支撑几个月,即使暂时失业也不至于崩溃。
第6级:技能或职业有一定不可替代性,不易被取代。
第7级:能拒绝糟糕的老板或工作,真正拥有选择权。
第8级:即使换城市、换行业,也能凭储蓄和能力顺利过渡。
第9级:拥有稳定的资产或副业收入,减少对单一工作的依赖。
第10级:储蓄和投资足以覆盖数年的生活成本
第11级:即便遭遇金融危机或行业衰退,也能从容应对。
第12级:被动收入足以覆盖基本生活开支,不再依赖工作生存。
第13级:储蓄和资产支撑的不仅是温饱,而是理想的生活方式。
第14级:财富充裕到足以支持你做任何想做的事。
第15级:完全自由,能随心所欲支配时间,按照自己的方式生活。
感觉自己的理财账算下来也快稳稳到12级了,却还受着7级的苦。
背后是因为想要做成一些事,总是要接受一些现实的不舒服,因为想要实现的自我,也想要抵达13级,还是需要沉下心做好事。
人不能总是追求那个享乐的结果,只要在做事,想要把上下的链路跑通,想要把相关的人顺清楚,总是有些苦恼的,会失落、会气愤,也会经历欣喜、满足,这些过程中的体验都算人生的数。
学习与工作
01
这个月一边在大角项目和只记项目里实践 Agent,一边再输出内容,也算是给自己严格安排了写作任务,一个月10篇,有不满意的,也有写完很舒畅的,但不论完美与否完成了还是开心的,值得鼓励。(八百年都没这么勤快过)
从数据上来看,标题还是太重要了,大众一点也不喜欢抽象和自以为是的高高在上,有些名字起的挺失败的,但我还是想试试市场,可惜点击率太低连流量都进不了下一个池子。
现在有两个 Agent 系列并行,Agent Memory 深入系列累计到现在一共 8篇了,Agent 大众科普系列 就比较随意想到就安排写了,中间还尝试想开 Agent Design Pattern 系列,第一篇不太理想,不过还是想试试这个方向。
总之越写想法越多,慢慢来吧。
本月更新
AI 可以像人类一样选择性记忆了吗?现在真有人在做这事了 | 技术
你以为你在和 AI 聊天,其实你在调度一个系统 | 科普
Agent 又又失忆了!我来做一次记忆体检 | 技术
什么让一个 AI 系统成为“智能体”(Agent)? | 技术
一文看懂,Agent 避免记忆漂移三大策略 | 技术
一句话讲明白,什么是多 Agent 系统? | 科普
一句话讲明白:Agent Memory 是什么? | 科普
Agent 记忆检索策略:怎样学会想起? | 技术
把 MCP 放回它该在的位置 | 科普
Agent 记忆写入三大策略,决定“记什么”的工程学 | 技术
02
大角几何画板上线以来的数据增长还是非常明显,上个月的活跃用户有2k,这个月单月达到了3k,随着用户反馈需要的绘图功能需求越来越多,目标用户群体想解决的场景是编排出卷、是比赛判定、是教学演示… 每一个场景想覆盖完整一个最小闭环还有很多的细节,远不是只优化AI能搞定的。
我现在犹豫的是整件事情的初心和现状其实有不少偏离,这本是一个重AI的研究型做影响力的项目,现在在深入用户群体后要解决的是场景问题,需要传统工程上的很多工作量,而这个模式养不活团队。
做影响力的故事和做场景的商业价值,两套打法本就是不一样的,我有全新的更轻的想法,但不是一个好的时机。
03
自媒体方向也感受到了欣喜的数据增长和流量退坡的焦虑,前面三个月小红书从0干到1000,十月单月又增加了500,开始同步注册其他平台,全平台粉丝数也达到了 2k。
总结下这个月从运营账号中学会的:
- 安排好数据复盘的规律,安排好回复消息的时间段,数据下降就下次调整不要纠结着当期的内容,重要的永远是持续的节奏。 —— 比如被风控,去折腾能浪费掉一整天,最终的结果是发出来了也是最小流量池,没必要。
- 我本来以为要过个半年一年才能体会到平台数据规律,现在没必要管,但现在运营起来已经能很明确地在内容发布6小时后知道这篇的潜力了,只要持续做,目标人群的数据规律很快就会浮现出来。—— 其实跑不出来的内容1小时候就能下判断了,最小流量池,但凡吸引力达标就能过。
- 标题党避免不了,建议收藏、一文看懂 这些词就是有用,不然大家根本不想看。比如“一句话说明白”就是比“一文看懂”数据更好。
- 要看好,大家都是视觉动物,有那么东西可以看的情况下,大家也是本能想看更美好的更舒服的。
- 要么有用,要么有情绪。想要提升互动量,还是需要内容本身有价值,我现在就很不擅长提供情绪价值,做不到卡兹克老师建议的唤起共鸣,另一方面也是现在的定位偏向更有用,也在开始尝试加入一些带有情绪点的表达。

生活与社交
01
年度拼图 +1
虽然但是,春天买的拼图,拖到了秋天才拼完。
这是一幅自然风景——有猫、有狗、有风、有茶,一种向往的悠闲生活。
坐下来拼图的时候,时间走得飞快。像数独一样,一坐就是三四个小时,全身心沉浸在那一片片形状与颜色的线索中。
也许这就是专注的魔力——当意识完全投入某个小小的世界,时间便失去了意义。

02
杭州的晚霞,随手拍下的,感受到一种宏伟感。
金色的光从云层的缝隙间涌出,一道又一道,像被世界温柔包裹。
或许这就是晚霞的力量吧:在疲惫的时刻,给人一个喘息的窗口,提醒我们,天还很高,路还很长。
03
定制了一个好玩的印章,盖上去是自己的头像。
印在手账页上,像是在给自己签名,又像是给生活做一个温柔的注脚。
那种“按一按”的小仪式,让平凡的记录多了一点体温。
我想,人需要这些无用的小物件。
它们没有目的,只是让生活有点趣味、有点痕迹 XD。
04
自从加入霖子工作室的瑜伽练习,进步得让自己都有些惊讶。
这两个月尝试了许多从未体验过的动作,尤其是倒立。
练习的时候,我发现自己身体里藏着许多“怯懦”—— 该放松的地方僵硬,该用力的地方又松散。
像极了生活中那些犹豫和不信任自己的时刻。
倒立最难的,不是力量,而是信任。
你得先相信自己能稳住,身体才会真的稳住。
我时常羡慕那些没有沉默成本的人,
能轻易推翻从前,重新开始,不怕浪费,不怕错。
他们像孩子一样去学习、去构建,
不带惯性地感受每一个动作、每一段路。
也许成长就是这样一件事:
不断拆除旧的自己,在一次次倒立与坠落中,
重新找到身体与心的平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