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L;DR

长期运行的 Agent 容易出现「记忆漂移」:随着时间推移,其记忆内容被反复重写、压缩、整合,逐渐偏离原始语义,进而导致自相矛盾、逻辑错乱或行为失常。

本篇文章总结了三种抵御记忆漂移的核心策略:

  • 定期总结:定时摘要长对话内容,减少信息积压,保持上下文可控

  • 批处理蒸馏:从多轮对话中提炼出用户偏好与抽象知识,提升记忆质量

  • 冲突合并:发现重复或冲突内容,统一更新或标记失效,维持一致性

结合实际系统如 MemGPT、AWS AgentCore、LangChain 等,下文提供了对应的工程实现与开源项目指引,适合构建具备长期稳定记忆的 Agent 架构。



引言:智能体的「记忆漂移」现象

在构建具备长期行为一致性与任务连贯性的智能体(Agent)时,「记忆」机制成为不可或缺的一环。

与静态函数调用或短程上下文不同,Agent 的长期记忆的目标是支持跨轮次对话、持续学习与经验积累。

然而,随着记忆体量增长,「记忆漂移」问题逐渐显现:原始信息在多次重写、压缩、提取过程中偏离原意,导致 Agent 出现自相矛盾、事实错乱或行为不一致等现象

这一问题本质上源自智能体在长期运行中所面临的信息冗余、表达歧义与语义演化挑战。

就像我们日常使用电脑,当桌面文件堆积如山、不及时分类整理,搜索效率降低、重复文件泛滥,最终反过来干扰工作。


本文将深入探讨三种关键的抗记忆漂移策略:定期总结、批处理蒸馏、冲突合并。

结合最新的开源实践与研究进展,为构建稳定可靠的 Agent Memory 系统提供参考路径。



策略一:定期总结 —— 让记忆不过载

如果你曾被对话窗口滚动到看不见开头、或者某个 Agent 总是健忘你提过的偏好,那大概率它缺了一套靠谱的定期总结机制。

定期总结(Periodic Summarization) 是让智能体隔一段时间就回头看看:我刚刚都经历了什么?有哪些是值得留下的?

就像人写日记,不可能每句话都记,而是总结当日要点。


工程实现示例:

  • LangChain SummaryBufferMemory:在上下文快要塞不下之前,自动将早期内容打包为摘要,留出空间给后续对话。
  • MemGPT 滚动摘要:采用分层内存结构,短期记忆用完就「递归摘要」进中期记忆,就像桌面上的临时文件转存进资料夹。

一些提醒:

  • 连续多次摘要容易信息腐蚀,逐层失真。建议保留关键原句作为锚点。
  • 可引入 pin memory 机制,确保核心事实始终原样保留。


策略二:批处理蒸馏 —— 从日志中提炼稳定认知

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你和 AI 聊了十几次后,TA还是不了解你?

这时,问题可能不在对话内容,而在于没有把那些碎片化记忆凝练为稳定认知。

批处理蒸馏(Batched Distillation) 就像是回顾一整个项目后,总结出规律、套路、偏好,存档到知识库中。


工程实现示例

  • Generative Agents(Stanford):每个模拟人每天睡觉前会进行反思,总结一天所学所感。
  • AWS AgentCore Memory:让新事件与历史记忆对话,LLM负责融合成一条高层认知。
  • Letta MemGPT 的睡眠代理:利用主线程空闲时间悄悄整理旧资料,像我们周末清理相册一样。

提示模版示例

1
请阅读以下 N 段日志,总结出关于用户的稳定特征、目标与情绪倾向。


策略三:冲突合并 —— 去重与知识更新

Agent 说你喜欢喝美式,过一会儿又说你最讨厌咖啡?这不是它耍你,而是记忆没合并好的情况。

长期运行的智能体一定会遇到记忆冲突:用户今天说“我吃素”,下个月说“这家烧烤真香”。


不消解这些冲突,Agent 就会陷入人格分裂式输出。

合并策略

  • 语义合并:让 LLM判断两个说法是重复、矛盾还是递进。
  • 失效机制:标记旧记忆为「历史版本」,不参与默认推理。
  • 仲裁代理:在多智能体系统中,用专职 Agent 仲裁歧义事实。

工程落地示例

  • AWS AgentCore Memory:每条新记忆自动触发冲突检测与合并逻辑。
  • Memori Memory Engine:具备版本控制与自动协调机制,适合长生命周期记忆管理。


拿来即用,策略对比与实践参考

策略名称 作用重点 典型触发时机 工程实现代表 风险点
定期总结 控制体积,保存语境 消息超过阈值 LangChain、MemGPT 摘要失真
批量蒸馏 抽象提炼,积累知识 阶段归档或反思时刻 AWS AgentCore、Generative Agents 抽象过度
冲突合并 保持一致性,去重纠错 新旧冲突产生时 Memori、Letta、仲裁代理机制 决策不透明

组合建议:构建分层内存结构 + 批次反思 + 定期摘要 + 合并管道,能形成防漂移的“记忆治理闭环”。


可用工具与开源实现一览:

名称 类型 地址 支持策略
LangChain SummaryMemory 工具库 https://github.com/langchain-ai/langchain 定期总结
MemGPT / Letta 代理框架 https://github.com/letta-ai/letta 三者兼具
AgentCore Memory 云平台模块 https://aws.amazon.com/bedrock/agents 蒸馏 + 合并
Memori 记忆服务 https://github.com/GibsonAI/memori 冲突合并
generative_agents 模拟研究框架 https://github.com/joonspk-research/generative_agents 批量蒸馏


写在最后:从记忆治理到认知形成

智能体的记忆,终究不是日志数据库,而是它认知世界、理解人类、规划行动的基础。过去我们关注的是它记不记得;而现在,我们必须关心它记得对不对、准不准、合不合理。

三类策略分别作用于记忆系统的不同阶段:定期总结 帮它活在有限当下,批量蒸馏 帮它形成抽象理解,冲突合并 让它在真伪之间保持清醒。

三者结合,才可能走向真正可持续的 Agent 思维。


我的观点是,未来 Agent 开发,不该再把 Memory 当附属功能,而应当作为核心设计范式来思考。

就像我们在产品中设计信息架构一样,我们也应该设计 Agent 的认知架构。

构建一个能学、能忘、能修的 Agent,不只是技术挑战,更是认知工程。

根基不稳,智能难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