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李晓钟瑜伽之光·峨眉山瑜伽静修学员合照

李晓钟瑜伽之光·峨眉山瑜伽静修学员合照

今天是在峨眉山瑜伽静修的第十天,从最开始的忐忑和好奇不知道会接触到怎么样的生活,到像现在这样起床、倒杯热水、打开电脑开始书写,听着山里稀稀拉拉的雨声开始一天,竟也有点习惯了。

仅以此文回顾一下这十天的生活。



课程内容

这次的课程是一个十天的针对各种亚健康问题的体式精讲和练习课程,练习方式上更针对私教些,涵盖了从头到脚的常见问题,确实上完下来给自己和身边各种不舒适的人都可以用上。包括颈椎上的脖子酸痛、偏头痛、失眠,上背部的肩关节疼痛、肩周炎、胸曲问题、手腕疼痛,下背部最为常见的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还有骨盆的问题上的前倾、后倾、弹响,整个脊柱上的强制、侧弯问题,膝关节上的关节炎、半月板内外侧的损伤、十字韧带的损伤,腿部的静脉曲张、粗壮,脚踝上的容易崴脚、足弓塌陷、足外翻,还有针对孕期的腹直肌和盆底肌修复问题。

虽然这么梳理下发现课程内容很多,但上下来因为脉络清晰并不会杂乱,反而会从表面的“问题”出发去看层层产生的原因,那么很多问题的修复/理疗思路是一致的,只是在针对性练习上需要不断积累经验来提高练习的有效性。

我虽然没还做过私教案例,上完这个课下来,对于不同人的身体问题基本有了把握,就像和同学讨论的一样,当我们对产生问题的原因熟悉掌握后,私教恰恰是做好做的,因为针对性特别强。以腰肌劳损来说,围绕后腰背部的伸展尤其脊柱边的腰方肌,做几组之后就能立刻感受到放松,单侧更能明显看到肌肉状态的区别,对于“治标”来说效果是非常快的。但要治本,整体思路都是要持续练习去伸展紧张的部位+建立支撑的力量,并且身体分层次解决问题,最终回归到整体性的练习中建立从根基开始的新平衡。



我的收获

对我来说,这次在瑜伽学习中收获真是不少。首先,我更坚定了自我练习的重要性了。主要是看到了更多具体的人,在身体力行地每日练习并从中受益,我虽然也总打趣说“我靠瑜伽续命”,但我还没有很强大的信念说能保持每日练习,总想着有那么多的正事要做,就会下意识的批判投入在瑜伽上的时间。虽然我很喜欢,但带着焦虑也没法好好的练习。在杭州的时候聊过一些人,除了那么一两个,我找不到每日练习的人,也让我觉得不那么现实。但在这里,我很喜欢在这边的几位同学,他们身上的生命力让我觉得完全可以。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在这边收获的知识和自我练习中的身体反馈,毕竟万把块钱也交了,确实感觉很值得,这一块对我来说就是建立了以偏离身体正位导致的各种身体问题的结构化理解和解决思路。并且在自己的练习中和同学的交流中探讨了不同练习的感受,也就是对有效性的验证。不得不说,有几位瑜伽经验较少的姐姐,十天下来体态看起来已经明显变化了。

而且也验证很多我自己在瑜伽练习中琢磨的小细节,和老师教导的是一致的。好多我以为是我自身是从每个体式出发根据身体做的适合我的精微调整,其实从瑜伽核心理念出发是相同或相似的。比如在蝗虫式去锻炼背部力量的目标出发下去找两端的伸长的技巧,也比如下犬式中如何让整个上半身更舒展的目标出发的脚位和发力,我觉得这次学习经验中这种相互呼应的体验很有意思,也让我重新去思考很多细节语言的描述和引导的有效性。

当然也带来很多体式练习方式的新思考,比如在桥式练臀和练背的进入方式和引导方式是不同的,耦合在一起的效果并不好,还有关于前屈的辩证思考,不同的身体到底要练髋部的屈和脊柱的伸展还是要练背部的伸展和前侧的力量,等等等等,因为这些新的思考而感到精神亢奋。每天将新的知识带到练习中进行尝试,有不适合我的,有让我感到新奇的,也有几点我选择做出改变,我觉得这样挺好。


除了学习和沉浸的练习外,这次最大的收获就是遇到的伙伴啦,由衷地感到开心的是和一群人生经验各不相同的人因为共同的爱好这样的缘分来到这,还交到了非常不错的新朋友。比起在杭州的时候每个人都忙忙碌碌的,瑜伽课前课后更多的也是寒暄和琐碎,这里提供了一个环境很自然地探讨瑜伽的身体感受、探讨我们的“劣势”和“优势”、探讨瑜伽的哲学、探讨生活的实践,还很现实地探讨股市哈哈。

每天起来我都是径直去书房干活,和一位练毛笔的大姐姐一起,安安静静的开始我们的清晨独处时光,我喜欢她,只有她从清晨的书房就在,也只有她在晚上10点后还在这里一起看书,有个人陪着的感觉很好,安静,安心。

还有我可爱的新朋友,每天晚饭后我们会一起上后山散步,就是闲聊,瞎闹腾,吃吃零食看看风景,有时候天气晴朗,有时候雾气蒙蒙,有时候细细雨水,更多时候,就是清新的大山里的空气和阴凉的四川天空,但只要在行走,就很不错。



两位老师

来聊聊两位老师吧,这边是以李晓钟老师命名的,实际教学是李晓钟和万柯麟夫妻俩各一半。就我个人来说,虽然因为李老师来到这,我更喜欢万老师的教学,更加有生命力,交流上也离我们更“近”,就是一种亲切感吧。李老师则严肃一些,和他沉稳坚定的声音一样,有时候晚上听到他在那辅导自己的孩子,也是叨叨叨,反而真实了一些。两位老师每天早上都会在单独的小教室练习瑜伽,吃饭是和学生们分开的,住宿是在一起,饭后有时候看到带着孩子也在散步,每天生活在一起,这样的观察体验也挺新奇。有时候想着这样的合伙方式也挺不错,瑜伽教学理念一致,又可以一起生活。

两位老师的教学上先说明这边的理念是以身体觉知为标准的整体性瑜伽体位法练习,它当然是个好东西,但不会是唯一的好东西,就像还有基于呼吸的疗愈修复、基于阿育吠陀的疗愈修复等等,这里的东西是好东西,但也有它的范围和局限,而且容量就是一个十天的课程。



生活环境

这里算是半山腰,亲测了好几次走到山脚的超市15-20分钟,走到镇子上是40-50分钟,当然可以打电话叫车下山也挺方便,价格在15-40一趟一车。山里的空气很好,每天醒来是大山,每天练习是大山,每天睡觉是乌漆嘛黑。在这里,自然而然会变得安静下来,抛开很多事情,只是在这里吃 喝 睡 练习。

过来这边的话到峨眉山高铁站打电话给村里的师傅接,一车今年是100块钱,大概一小时,来了这边老师就会安排入住了,房间有两人间也有三人间,有些朋友会带家属,但据我观察实在影响社交,就是当你有伴的时候大家的闲聊或者聚餐就不太好意思主动找你了,丢失了很多交流的机会。

另外这边基本什么都没有,我第一次来没经验去买了一堆东西,包括拖鞋、毛巾、牙刷牙杯、纸巾、洗发水、床单被套这些。吹风机最好也带上,共用只有一个,而且衣服很难干,隔天就要穿就需要吹风机应急了。

每天早中晚饭万妈妈都是提供,基本全素,有两天特地给我们买了肉吃,所以我还买了不少零食解馋哈哈。

今年十月的山里特别凉,一下就来到了15°上下,好几个同学都是薄羽绒服穿着,还是很有必要的,我第二天就去要了床被子每天盖两床。


老师给的时间表要求是是7-8点自由练习,8:10 早饭,9-12点上课,12:30 午饭,14:30-17点上课,17:30 晚饭,22点熄灯。总之具体时间是根据季节定的。真实的情况是早上5点开始陆陆续续就有人开始练习了,7:40-8:30 也是陆陆续续吃早餐,上午的课有时候会拖堂到12:30,下午的课有时也会拖堂到 17:30,所以这个饭点时间定的就是给拖堂留空间了吧哈哈。

我自己的话,6点起床来书房干活,7点看情况要不要去练习。对了,7点天才亮,6点半微亮,晨练早的同学是摸黑练习的。我第一天不知道,没看门口的鞋在一片漆黑中开了灯,被吓了一跳。基本上我先练自己的序列,结合老师的教学指导,还有我好奇的一些体位的细节再自我感受感受。之后就集体时间表,吃饭上课,中午我会午睡会,然后起来干活儿。晚饭散步后我也会在书房,前五天人会比较多,后面书房就没什么人了,大家的学习热情还是怠惰地有点快的哈哈。我自己的习惯是课堂记关键词,当天复盘完音频文字稿和自己的关键词,然后做一些输出,第二天基于这些整理再做练习,这么反复的。总之,每天都是满满的知识哈哈。



image 2.png

image 3.png

好啦,两个小时了,写完,收工,吃早饭 😁

祝看到这篇文章的你,度过美好的一天 ❤️